各地中考

按省/直辖市查询:北京 | 上海 | 天津 | 重庆 | 河北 | 山西 | 内蒙古 | 辽宁 | 吉林 | 黑龙江 | 江苏 | 浙江 | 安徽 | 福建 | 江西 | 山东 | 河南 | 湖北 | 湖南 | 广东 | 广西 | 海南 | 四川 | 贵州 | 云南 | 西藏 | 陕西 | 甘肃 | 青海 | 宁夏 | 新疆 | 台湾 | 香港 | 澳门

您现在的位置:e度中考网 > 中考资讯 > 备考 学习方法

2019年中考地理考试复习提纲:地幔

来源:www.zxrh168.com 2019-05-28

中考学习方法

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,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。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,后者由美籍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。

1914 年 B. 古登堡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测定地核的深度为2900千米,比现代精密测量的结果只差15千米。因此,地核-地幔边界又称古登堡不连续面。

探测地幔的最有力的工具是监测来自世界各地的地震波。地震时会产生两种不一样的地震波:P波和S波。这两种波都是穿越地球内部的体波,它们分别对应于地震波通过岩石时产生的物理特质,纵波与声波相似,就是传播方向与波动方向在同一水平线上,速度比横波快。横波与抖动的绳子产生的波形相似,即横波通过时岩石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。像光波一样,当穿越不同密度的岩石边界时,地震波也会发生反射和折射。借助这类特质,大家就能对地球内部成像。

大家用于探测地幔的办法足以与大夫检查患者的超声波照影媲美。经过一个世纪对地震数据的采集,大家已经有能力制作让人印象深刻的地幔图。

2007年3月,科学家借助近地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成像技术,绘制出了地球深部核幔边界架构的高分析度三维图像。这次绘图用了世界各地1000多个地震台站记录的数千次地震的数据。这类数据使科学家可以分辨有关核幔边界架构的细节,这类架构反映出复杂的下地幔结构,这是先前从未见过的,也是首次估计出核幔边界附近的温度大约为3700℃。

总结:结合地球化学研究,觉得上地幔的成分接近于超基性岩即二辉橄榄岩的组成。它经由部分熔融而产生玄武岩浆,剩余的为难熔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。

热点专题

  • 2021年中考英语要点:一般过去时使用方法
  • 2014年北京丰台区中考考试成绩查询方法已公布
  • 2022年初中英语关于副词使用方法详细介绍

[中考学习方法]初中初一数学学习技巧

[中考学习方法]2024年福建厦门中考录